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onsens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onsense. Show all posts

2008/05/21

群眾撰寫歷史的時代

前幾天有幸與指導教授吳筱玫教授一起討論未來的研究方向,
雖然短短的三個小時,並無法激盪太多想法,畢竟不同領域的思考方向差異頗大。
但是吳老師談了一些她最近的研究和撰寫的書...
有幾個名詞一直在我心中繚繞著..

群眾撰寫歷史的時代..
真實文本的消逝..(再也無法考察事件真正的起源)
page rank造成錯誤的事實成為群眾心目中的歷史..

以前看過時間的女兒
這本書,
它說明為何人總是一廂情願的相信已知但是被證實是錯誤的事實。
所以在大部分人的腦中,
歷史常常並不是事件真實的原始相貌,而是人們最願意相信的樣貌。

所以我猜web2.0並不是製造錯誤歷史的源頭,
因為自古以來就履見不鮮,只是web2.0的確可能加速歷史向錯誤的方向收斂..
(因為資訊的傳播速度,大幅降低了事件的生命週期,一旦有定論被群眾接受,
 就算日後有事實的真象出現,大部分的群眾也已興致缺缺,
 何況往往事實的真象趨於複雜,群眾通常不願進一步了解..
 (除非有人願意說故事..像ptt八卦版那樣...XD)
 於是多年後存在群眾心中的歷史,錯誤性就更高了。)

只是自古以來,野史的影響力總是大於正史
(史記能如此被源源流傳,跟它收編了許多野史,具八卦性,應該也有很大的關係..XD)
若一個社會對民族或國家的印象,都是來自積非成是的歷史.......
有誰知道結果會是什麼???

我也不知道, 因為complex theory告訴我們,
千萬別輕易對一個局部因子造成的結果下定論...


上個禮拜,淡大水池的鯉魚不停繞圈圈繞了兩三天,
ptt八卦版的鄉民懷疑是否是大地震的預兆...
最後有記者前往採訪,並引述鯉魚專家作結論,因為缺氧所以才有這種現象。

雖然從開始做研究後,我就愈來愈懷疑專家之言的可信度,
但是缺氧這種說法既簡單又明瞭,的確是群眾容易接受的邏輯。
所以即使我po了另一種可能的原因(上一篇),相信最後也不會改變太多鄉民的想法。

只是在web2.0的時代,群眾撰寫歷史的時代,
在blog寫一點東西,即使微不足道,但讓自己有點參與歷史的fu,也蠻爽的啊~ XD


2007/12/23

研究生與指導教授

大概就像演員與導演之間的共生關係。
演員有自己擅長的戲路,導演有自己詮釋的方式。
有創意的詮釋,而沒有擅於表達的演員,觀眾便看不出創意所在。
僅有擅於表達的演員,而缺乏創意詮釋的導演,只會拍出老梗的爛戲。

所以做為一個研究生,應該要先了解自己擅長的戲路,
找指導教授時,才得以判斷是否可從他擅於詮釋的領域中,找一個自己適任的表演位置。
想做跨領域研究的尤是如此。

2007/08/09

廣泛閱讀?

引用 工作智慧》創意從哪來?直覺導航 知識續航 【經濟日報╱陳珮馨】 2007.08.09 03:06 am


以下是幾句較有意思的部分。
一味死讀書沒有幫助,必須懂得以「直覺」導航。姚仁祿表示,我們習慣理性思考,卻忽略直覺的重要性,就像把右眼遮起來,長期不使用它,有一天右眼重見光明,但也失去功能。


要放下對理性的依賴,相信內在的力量,才能聽見「直覺」的聲音,不過創意和直覺不是憑空而來,必須先鑽入複雜的世界,透過知識的力量,重新定義事情看法後,才能回歸簡單,綻放一線靈光。


虫曰:
我愈來愈有這個毛病,愈來愈習慣理性思考,直覺才剛出現,下一刻便被理性所否定。
我想這跟資工的環境背景有很大的相關,直覺在同儕之間常常被批為嘴炮,
對於一個資訊工程師而言,實作能力才是大家較肯定的項目。
不過就如上文所言,太習慣忽略直覺,後來就愈來愈難聽見直覺的聲音了。





廣泛閱讀 找尋妙點子


廣泛的閱讀,也是發想創意的手段。白崇亮表示,創意和閱讀,都是進入想像的世界,不過閱讀仍有區別。他稱第一類方式為「理性閱讀」,透過字裡行間,獲得新的觀點,修正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方向,從中尋求創意點子。


第二類的閱讀,則是「進入一個經驗的世界」,透過作者陳述的情境,開拓不曾體驗的人生。白崇亮最近幾年,也嘗試從理性的閱讀,一步步走進他人的世界,放下經營管理書籍,拿起長篇小說。


「跟著作者走一趟創意之旅」,白崇亮形容,順著情節讀下去,往往會驚訝作者,竟能如此鋪陳布局。他認定閱讀的過程,人的心是開放的,正如尋找創意時,也需要一份開放的心靈、思維和情感。


談起閱讀,姚仁祿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他強調讀書不能太「功利」,否則一點效用也沒有,就像很多人炒股票,遇到疑問時,連忙翻書找答案,永遠無法培養創意。


「我讀書,都是漫讀一通」,姚仁祿說,買十本書,可能只有二本讀完,隨手抓起書,從哪一頁讀起都沒關係,有時讀三頁就放下,有時一本書隔了幾年,再拿來閱讀,突然覺得津津有味。放下得失心,優游在知識的浩瀚大海,創意便油然而生。


虫曰:
上大學後,我逐漸從上文的第二類閱讀轉成第一類閱讀,
不過激發創意泉源的應該是第二類較多。
此外我看書很少以「功利」為目標,但也不太會漫讀,
我習慣開書後,便會間續地把書K完,否則心中總懸著什麼沒完成的。
最近發現不少強者如上文中旳姚仁祿一樣,
都是漫讀的方式在唸,他們看過很多書,
但很少把書從頭至尾看過,不過書的精髓倒是都有抓到,
真是羨慕他們。

2007/07/23

CiteULike真是可怕!!

最近發現有人將我CiteULike裡的paper list,

關於Crowd Simulation, Swarm, pedestrain的部分幾乎都加到他自己的paper list..

真是可怕...

他的id是cwr...

今天又跑去看了一下他的paper List..

覺得很詭異,怎麼這麼剛好所有Reynolds, flocking, boid的paper他都看過,

有一篇我還蠻感興趣的,點進去看看有沒有提供下載的位置,

看到連結,我整個嚇到...!!
http://www.red3d.com/cwr/papers/1994/alife4.pdf

才猛然發現...

cwr = Craig W. Reynolds

Crowd Simulation的始祖!!!!

居然出現在CiteULike...

2007/05/26

Cyborg

星期一跟老師參加X-Mind會議,

傳院老師提到Cyborg這個字眼,當時我不懂這字。

今天正好看到,下面這篇文章描述的當相詳細。
http://www.swarmagents.com/vm/articles/cyborg.htm


前陣子看了幾本有關基因,演化,神經系統的書,也頗有心得,

一直想寫點什麼,但始終沒時間,上面這篇文章寫出我心中大約六成左右的想法。

但關於網路演化、人機共生的猜想,仍不夠大膽創新。


此外,今天看了一些關於Swarm Intelligence的文章,發現真的有點相逢恨晚。

emergent、group dynamic、allienation、self-organization,

這幾個觀念乍看之下,似乎是相通的。

但我眼皮快撐不住了,有空再回來這篇blog好好補足心中的想法。

2007/04/12

原來RedBug很紅耶!!

RedBug原來長這樣..
http://pelotes.jea.com/AnimalFact/Arthropod/redbug.htm









韓國的RedBug 搜尋引擎
http://www.redbug.co.kr/






還有RedBug科技公司、Redbug Game、RedBug病毒。

還有一堆美國人的帳號是RedBug....>,<

2007/04/09

小八卦

今天參加老師的Meeting,

聽到個小八卦,

原來孫春在教授的哥哥,是台科大的孫春望教授。

偷查了一下,原來是前年台科大自製動畫短片-「立體悲劇」的指導教授,

這部3D動畫短片獲得ACM SIGGRAPH動畫展第一名,轟動一時。

還有一個八卦,就是兩位教授的父親,

可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日報副刊總編-孫如陵唷!!


這樣我對孫春在教授在碩士班時轉攻歷史,也較能理解了。

2006/10/01

回朋友的信

家庭真的是人生最後那根支柱........

當它有重大變化時,心情真的很難不隨之起伏...

我也曾經有一段那樣的日子......

但到了我們這種年齡,

應該愈來愈能接受,

這世界一直是個不穩定的結構,

我們感受的平衡,往往都是短暫的.....

任何一點小小看似不相關的外力,

都可能間接,間接,再間接的打破我們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狀態..

所以易經會說,唯有變才是自然中不變的道理.........

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永遠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人只能在自然下有限度的做努力.....

我的歷史老師說:歷史是人類行為的結果,但不是人類預期的結果.......

愈想去改變週遭的環境,就有愈大的挫折在等著你....

你永遠無法把週遭的事物維持在你期待的那樣,

因為有太多無形的力在推擠,你可能把它推到一個方向,

但往往不會是你預期的結果..

也因為這樣,許多事情就無須多餘的自責了...

因為它的發生雖看似與你有關,

但其實你永遠只是其中一個小小因子而已..

我現在的生活哲學是........

居然人逃不開這個環境,

那不如接受更多的壓力,讓壓力來推擠自已....

只要記得記下自己每一刻喜怒哀樂的情緒,

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去run吧...

偶爾回頭看看曾經的那些時間點,就能享受成長的喜悅了.........

常常我遇到大挫折,我總覺得,只要不輕生,時間都會給你個交待...

你不須去猜測那會是什麼結果, 因為那永遠不會和你想的一樣....

只要不自暴自棄,當下雖然很苦,

但等時間過去了, 回頭來看....

總是不那麼嚴重.....

看書真的很好,因為你會發現....

所有身上的苦,許多人都承受過,甚至比我們還更難熬..

但人就是有能力走過去不是嗎?

我常常在想....

總有一天,未來的我,會站他的時間點,省視現在的我...

如果現在的我過的踏實,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偶爾隨筆記下些點滴...

那我就不愧於他了....

待到未來的那天,我想我會很享受現在的我為他做過的一切....

沒有任何的故事會比自己的故事精彩,除非你從未細細咀嚼過....

兔子 v.s. 烏龜

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兔子 v.s. 烏龜
時間 Sun Aug 8 03:20:56 2004
─────────────────────


兔子 v.s. 烏龜

幼稚園時,教室有很多故事書...還記得當時我恨不得把它全部看完..
(最後的確是都看完了..沒辦法,太愛了..)
於是當時我比同年紀的小孩,知道更多東、西方的寓言故事...
當然這不是重點..

那時,我讀到龜兔賽跑的故事,只是單純記得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但對它的寓意並沒有太多的了解....

往後的成長過程,我一直認為兔子只是不小心睡著了..
如果它沒睡著便可輕易贏得比賽...

心中是瞧不起烏龜的,因為它一輩子就走的慢,蠢得很..
它會贏也只不過是兔子一時的疏忽...

往後也看過不少改編版的龜兔賽跑,但輸家卻總是兔子...
我很不高興,因為我潛意識是站在兔子這邊的,我內心為他的輸打抱不平..

如今,才發現一直以來,其實我只是在為自己打抱不平,怨天尤人而已~
小時候好奇的個性,我讀了不少書(多虧老媽擋不住書商的推銷),
家中好幾套書、錄音帶,我都讀、聽了好幾遍..
(除了那幾套英文書之外,包括芝麻街那套大鳥英文..看來英文爛是天性..>,<)
於是在童年,我懂的"常識"和"故事"自然比同年齡的多上許多...
小時候,"聰明"這個詞,我聽太多遍了....
在同學、親戚當中...常常被大人誇為團體中最聰明的小孩...
(也常被大人用"聰明反被聰明誤"一詞責備過)
小學三年級智力測驗,全班最高是我...智商98..(現在想想其實還蠻接近智障的.>,<)

一直以聰明小孩自居的我,到了國三才漸漸有所領悟...
因為小學的功課,自己隨意念念書都能全班前十...
但到了國中,叛逆來的太快....
對讀書這件事,失去了興趣,尤其是國二..那時候太多好玩的事了...
那時數學第一次考不及格,數學老師還特地給我加到及格..
並把我叫到前面打,他說我的數學不該這麼爛...
但後來,我沒爭氣....國二那年我數學一直都在及格邊緣..
老師有次終於失望的說:"你怎麼老是考這種分數,我開始懷疑你是不是真的聰明.."
雖然難過,但也不管了,我就是提不起唸書的興趣..
尤其是英文,數學...

國三的數學老師,是班導師..在他的強壓下....
我的數學程度在最後一年被他拉上來.....段考甚至考了幾次滿分..
後來就這樣勉強被老師拉著腳步走...最後高中考了571分...
有不錯的公立高中可唸...

但因為對讀書沒興趣,就唸了南區商專第一志願的學校"屏東商專"..
當時還為了這個跟老爸起了不少爭執...
他告訴我:"你年紀還小,何不先唸高中,三年後,再來選自己想要唸的科系?"
我說:"我不想再像國三那樣被老師逼著唸書,我對唸書沒興趣,
專科畢業就想工作了.."

老爸雖是個固執的人,但他最後總是尊重孩子的決定...
(曾經我參加學校少棒隊,他也是極力支持我..)
常常我都會後悔,以前太自以為是了..
十五歲的年紀以為自己最懂自己..認為老爸不懂我才會叫我唸高中..
但小孩子就是小孩子....經驗不夠,眼光不遠...自以為是,只會阻礙自己成長..

專科唸會計科...老師要求很嚴...每次考試班上都一片紅....
但往往只要我有唸,成績就能相當出色....
於是我很小看課業....
認為專科就是要盡情的玩...
社團,遊玩,打工,運動,愛情才是生活的全部...

專科五年,我就像那隻在路上不小心睡著的兔子,
畢業時的插大考試,我一點也使不上力,我甚至還沒醒過來...
不知道當時有多少按步就班的烏龜,早走到十萬八千里遠了...
(尤其國中同學唸不錯的國立大學時,我就發現..我已輸太多了..)
老爸陪我上台北考試,他問我:為什麼不報國立大學,
盡是報些文化、真理、世新...這種當年我連考慮都不會考慮的大學..

我很羞愧的說:沒辦法...我可能連這些學校都考不上,怎敢肖想國立學校呢?
(後來所有學校都極低分落榜,證明我的確沒實力考這些學校)
心中想:曾幾何時,我也落到這種當炮灰的癈渣?以前那自以為是的自豪跑去哪了?

退伍後感謝父母的耐性,願意再給我一年..
讓我從失敗的地方,有機會再站起來..

這一年的重考...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觀,
每天一點點的進步,累積起來是相當驚人的....
但能夠持續進步,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所以兔子之所以只能為失敗者,就是因為它做不到...
雖然心想它只要能不貪睡,永遠都會是贏家..

但它就是無法戒掉貪睡,
即使它不貪睡,那也一定會因為種種原因(比如貪吃)半途而癈...

我終於了解,為什麼所有龜兔賽跑的故事,兔子永遠為輸家..
因為有小聰明是不足以成大事的,
如果還把小聰明引以為傲,那就註定只能當輸家了..
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早在幾千年以前,中國人便擁有這樣的智慧了..

現在被人說到資質駑盾,我並不會太多在意了..
聰不聰明是以結果,是以成就來論定的...
失敗的人..永遠與聰明無緣...
所以聰明也只不過是個事後馬後炮,錦上添花的形容詞..
那並沒有太大的重要性..

烏龜能緩緩持續前進,對兔子的譏笑能完全無動於衷....
這才是高手的德性啊~~也是真正需要學習,最困難的部分...

適應環境? 改變環境?

作者: l314 (紅虫) 看板: P_GodWalking
標題: Re: 有一句話不知道對還錯? (給點意見)
時間: Sat Jul 24 03:01:46 2004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
有人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說"當作小人行徑..
也有人認為...這才是正確的溝通方式..
只要站在不同角度,不同場合,對的可能變成是錯的,錯的也可能變成是對的..

其實我當完兵後,也比較傾向人應該要適應環境..
但也有成功的主管,認為在某些時刻的確要試著改變環境,事情才會有所進展..
這全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人生事大部分都沒有絕對是對是錯,
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場合,人物之下,
相同的一件事,一句話都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
這也是莊子批評孔子"聞道百以為莫己若"的原因..

其實我想....在我們這樣的年齡,從唯我意識的階段到嘗試服從他人,
努力適應環境的階段,這對年輕人來說,足已是一大挑戰了..
至於改變環境的境界,我認為已不是一般年輕人說做到就能做到的事..
不過仍得視"改變環境"的定義水準為何而定..

※ 引述《kenshieh.bbs@bbs.ntit.edu.tw (Summer)》之銘言:
>    "別要求環境適應你,你要適應環境" 這是錯的。
>     你應該改變環境    環境就是包圍你的人事物  尤其是人與事
> 上面這句話我常常在想,二方面我都有做過,到最後我比較 prefer
> "要去適應環境" 不知大家有什麼見解嗎? ( 請大家多發表 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
> (晚點我自己再來 po 我的看法,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
╔═══╗  ┼────────────────────────╮
║狂狷  ║  │* Origin:[ 狂 狷 年 少 ] whshs.cs.nccu.edu.tw ╰─╮
║  年少║  ┼╮                         < IP:140.119.164.16 >   ╰─╮
╚╦═╦╝    ╰  * From:redbug.dorm9.nccu.edu.tw
─╨─╨─ KGBBS ─  ◎ 遨翔"BBS"的狂狷不馴;屬於年少的輕狂色彩 ◎

2006/09/29

商鞅&民進黨

惠文王太子駟即位。秦國怨商君者多,太子虔等告商君欲反秦,

發吏捕之。商君逃亡,至關下,欲借宿,舍人不知其為商君,

曰:「商君之法,收留客人而無驗其身,坐牢。」

商君謂然而嘆:「嗟夫!為法之蔽一至此哉!」於是去魏。

(商鞅立法,沒有通行證之人,將不得借宿於關下旅店,

此法為逼迫逃亡之人無處歇腳,沒想到商鞅在躲避秦惠王追殺時,

逃亡至關下,卻自己嘗到了苦頭...)
商鞅死後,屍體被五馬分屍,其家族全死於連坐法...

(而五馬分屍(車裂)、連坐法,都是商鞅當權時制訂的...)
帶頭搞民眾運動對抗貪腐政府的民進黨,

用愛台灣口號以號召民眾支持的民進黨,

至今也如商鞅一般自食其果...

不過我對民進黨的民主改革,與商鞅變法的成功是一樣肯定的...

只是好的貢獻可以用留下,但壞的政權必須下台...

2006/09/28

南韓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南韓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時間  Wed Jul 26 18:40:54 2006
───────────────────────────────────────

噗..這個標題真的很白爛...

以前總是聽到"為什麼美國能,我們不能?","為什麼日本能,我們不能?"

從什麼時候,我們一直很不屑的南韓,也夠資格可以代換這句口號的名詞了?

但不可否認,台灣在很多方面確實已輸給南韓了...
(GDP,文化產業(電影,電視),電玩產業,體育(棒球,足球)....... )
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與政府能力不可分割的,

國家政策錯誤,經濟停滯不前,人民應該要有力量徹換政府,

但台灣總是看不到這股力量...
想當初陳水扁上台時,大家都很期待陳水扁能把李登輝好好清算一番,

畢竟李登輝在任內做了多少壞事,貪了多少錢,百姓心裡都是有數的,

但陳水扁始終沒敢這麼做.後來李登輝的台獨身分現身,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同掛的.
陳水扁搭上改革的順風車,幾乎成為台灣人民心中的信仰,

大家都相信他能用做立法委員、台北市長時的迫力來改革國民黨的貪污惡習,

但隨著一年一年的過去,不但沒有改善國民黨酬庸、貪污的惡習,

反而更明目張膽的愈搞愈大,貪污就算了,世界上哪個富裕國家的政府不貪污的?
但是任命官員大肆酬庸,弄了一堆不夠資歷的人擔任政府要員,

使台灣發展方向錯誤,經濟停滯不前,還不斷挑起族群意識,搞去中國化.

面對中國大陸的迅速崛起,台灣是內憂外患不斷...
上過憲法的同學就會知道,政府是一個會無限擴張的機器,

政府擴張,人民的權力就相對縮小,

所以西方聖賢設計憲法,使憲法賦與人民權力扺抗政府,以維護國民的生存尊嚴..
南韓之所以有今日的強勢,就是因為他們民族意識強,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運動,

憲法賦與人民的力量足以抗衡政府,使得政府不敢大肆胡作非違..

如此,被監督的政府自然不得不帶領國家走向正確的方向,否則就失去執政的權力.
反過來看台灣,執政黨長期搞族群識意分裂的政治手段,使得台灣民族意識薄弱,

政府做錯事,檢察機關不敢辦,學者不願與政府作對以免惹得一身腥,

誰也無法把執政者弄下台,那他還不能肆無忌憚的亂搞?
今日親綠學者願意站出來籲扁下台,我認為這是一個民主國家該有的現象,

這些親綠學者彰顯了民主國家學者應有的民主素養...

而台灣人民呢?什麼時候才能打破對陳水扁的信仰,以輿論的力量逼執政者下台?

陳水扁六年來的政績被人民詬病,第一家庭帶頭貪污,

還可以厚臉皮繼續幹兩年總統,讓台灣再輸更多嗎?

你拿什麼去面對當初對你期待的選民?

又有何顏面去面對台南的鄉親父老呢?

自己下台吧,至少讓台灣翻下民主憲政歷史的新頁,還算是功績一件...

否則wiki上會寫不完你的臭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B0%B4%E6%89%81
"為什麼南韓能?我們不能?"

-- ╭ * Origin:[ 狂 狷 年 少 ] whshs.cs.nccu.edu.tw < 140.119.164.16 > ╮
│                  * From:redbug.dorm6.nccu.edu.tw                 │
┼─  KGBBS  ──────────────────────────┼

2006/09/20

使用投影片教學的必要性

作者: l314 (紅蟲) 站內: A_CS

標題: 使用投影片教學的必要性?
時間: 2006/09/19 Tue 00:51:12

謝謝學長的提醒,教科書中文化與投影片教學,

孰重孰輕的確是無從比較,且實際上亦如您所說是相輔相成的....

學弟上篇文章中,為強調投影片教學的問題,

或許過於貶低中文書之價值,在此先謝謝學長的補充..


此外我還是想強調投影片教學的問題,(所以換了Title)

其實我並非全盤否定投影片教學的貢獻,

因為資科系的學科,涵蓋範圍往往相當廣,

(教科書聖經本,往往動則千頁,又不能不全盤瞭解,因為研究所都考...)

若老師不輔以投影片教學,相信是很難一學期內,將課程有個完整交代的...


我上篇內容提到的"我認為最大的負擔是,課堂上密密麻麻的英文投影片.."

並非指投影片上的英文難懂,真正令我感到負擔的是"密密麻麻"...

像下面這張,我從台大某教授的課程網站上抓下來的...

http://tinyurl.com/sxmot

(當然這不是我看過最密密麻麻的,相信大家一定看塞滿數學符號的slide)

像這樣的投影片,在採光度不高的教室內播放三小時,

若老師只顧唸著投影片上的內容,輔以紅色的投影筆在上面轉來轉去,

究竟有多少學生能夠全神灌注聽老師講課,而且不會有睡意的?

何況三小時下來,有時候得看這樣的投影片四,五十張,

台灣的學生能專心從頭聽到尾,不失焦、還聽的津津有味的,

我想屈指可數吧...(我常常偷偷注意班上書卷獎的同學,這種密密麻麻的投影片,

連他們他招架不住...)


這已經不是學長所說的,"如果只是改得讓我成功吸收,而您卻不適應,

這樣應該也不算「改善」吧?"...

投影片的問題,絕不是只有少部分同學在課堂上有學習障礙而已...

我自認我上課夠專心,常常坐在教室前排座位,吸收能力也不算差,

但只要那種密密麻麻的投影片連續播出,老師若沒有放慢速度講解,

即使我刻意喝咖啡,吃Extra口香糖,

也仍舊不支打瞌睡...三堂課上下來,只聽到一些專有名詞,

腦袋中卻沒有概念.......


不過這樣密密麻麻的投影片,也不是所有人都討厭...

我有一些同學就最喜歡這種投影片,因為他們喜歡利用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

所以很少來上課,反正老師的投影片那麼詳細,考試又都從裡面考....

所以考前狂K投影片,外加做熟考古題,考試出來的分數一點也不差,

甚至勝過有來上課的同學...

(政大的確有很多聰明的學生,記憶能力強,雖不能將問題的邏輯或背後的概念理解,

但條列式的重點,卻可以輕易記熟,並寫在考捲上,得高分..

但我很笨,若上課沒聽懂,回家只看投影片,我記不起來,K考古題更讓我覺得虛心,

所以我習慣到原文書裡找來龍去脈,若看懂背後的邏輯,就幾乎不太會忘記了..

可惜靠自己唸我總是唸不完像演算法,計網這麼厚的書...)


這種不用上課,只k投影片考古題,就有高分的現象,會產生劣幣逐良幣的效應,

有來上課的同學,發現即使來上課,分數也沒比那些只K投影片的同學高...

之後願意來上課的同學便少了...

此外,教授期中期末出考古題,多少有助長只K投影片、背考古題的歪風...

(所以每當教授心血來潮時,不出考古題,考完就死一堆人,尤其是不上課的同學..)

雖然大家分數都很高,但真正懂的人卻非常少,

(很多同學都說真正懂,是來自大四補完習之後....)


這也難怪常常教授在課堂上問到:"XXX演算法"有沒有教過?

"Semophor"有沒有人知道? "NP-Problem"有人還記得是什麼嗎 ?

總是沒幾人能說出個所以然,難道沒有教過嗎?當然有,投影片上都有....

考試也都有考,大家也都考很高....但沒幾個人真正瞭解背後的涵意...

我想這是必然的趨勢,因為考試都出考古題,都考投影片,

其實同學不用看教科書也可以得高分,

所以我一直沒看到學長所說的,"大學會鼓勵主動學習"....

我倒只有看到鼓勵找最快的捷徑得到高分....


何況我聽說,對於學習效果而言,說 > 寫 > 聽 > 讀.....

所以國外一流大學,相當重視學生課後討論並上台報告,(參<<哈佛經驗>>)

因為當學生能從口中說出時,代表知識已經內化,學習成效是最高的..

不過課堂的時間有限,當然不能總是讓學生上台報告,

但上課聽的印象,仍舊是比自己讀來的深,也理解的快...

學生怎麼可以輕易放棄聽課的權利呢?


但上課密麻的投影片總是讓學生很難集中焦點,

老師一旦加快唸投影片的速度,投影片切過來又切過去,

又是在昏暗的教室裡,特別耗眼力不說,還分散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雖然說了那麼多密麻投影片教學的壞處,

但其實還是有很多老師,輔以投影片把課教的很生動的...

這些課我從大一到大四從未翹過一堂課,因為翹一堂課我覺得損失很大..

這些老師的投影片雖然很簡單,但上完課我從老師嘴裡學到很多,

除了專業知識的理解之外,偶爾還可以聽到資科人的生態與未來,

及老師做學問的態度...

(比如去理解那些聰明的怪咖,是如何能發現這些演算法的?

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解法?甚至他們長什麼樣,

他們在資科領域還有些什麼貢獻?)


心理學家Anderson 在1987年提到人類學習過程的"知識編輯理論"

(下面是這篇paper的連結,不過這學習理論我是在一本中文通識書上看到的,

它叫<<架設人與電腦的橋樑>>,主要在寫Herbert.A.Simon這人的學術貢獻,

他對人類學習的過程有相當程度的研究,同時他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人物..)

http://tinyurl.com/ltzt6

這理論主要是說"人類在學習的過程,首先獲得陳述性知識,然後再轉化為程序式規則"

雖然熟練的技能可以表徵為一系列的條列式規則,但技能形成的初期卻不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不能只是將這些條列式規則展示給學習者,

便期望學習者將這些知識編碼,並成為頭腦中的條列式規則;

相反地,學習者必須先將相關的知識編碼成陳述性知識的形式,

然後再轉化為腦袋中的條列式規則...


然而投影片就是一種條列式的展示方式,若老師只是唸投影片,

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陳述性知識,對學生而言,課堂上很難有啟發性的收穫..


我能體諒教授上課的辛苦,那麼多的內容要在一學期有個完整交代,

又得使同學能夠聽懂,實在是很兩難的事...

但身為學生的我,對於教學方法實在一竅不通,所以也無法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

我只是在這裡提出我在資科系碰到的學習問題....

希望以後的學弟妹不會也有與我一般的困擾...


--
幸福是犧牲來的代價--蝴蝶效應

--
╭ From: RedBug.dorm9.nccu.edu.tw ◎──────────╮
└──◎ Origin: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bbs.cs.nccu.edu.tw ┘

2005/11/01

讓身體停在巔峰期

作者 l314 (紅蟲) 站內 P_RedBug

標題 Re: [轉錄] 讓身體停在巔峰期
時間 Mon Oct 31 11:36:43 2005
───────────────────────────────────────

其實我當兵時就有感身體老化了~
可能人過了體能的顛峰期,才容易察覺身體素質的退化..
比如短跑的速度感不同,肌肉的爆發力退化..
甚至是受了點傷,就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康復..

以前我練跆拳,班上的老師問我為什麼練這種容易受傷的運動,何不練練太極拳..
當時我覺得受傷只是家常便飯,跆拳帶給我帶動身體的快感,太極拳那麼慢,看起來很蠢..
(雖然我體育課也修過一學期太極拳)

我媽常說:別仗著自己年輕,就透支自己的體力,狂操自己的身體,
老了你可有的受了..

年輕力壯,身體再怎麼操,都沒什麼異狀,哪聽的進去...
等年紀漸增,身體開始出現輕微異狀時,
才熬夜一晚,內臟好似很不安分的在亂動,說不出什麼感覺,但年輕時從沒有..
冬天冷風一吹,曾經常受傷的關節,偶爾隱隱酸個一,兩下,不影響行進,但年輕時也沒有..
才警覺媽媽的警惕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年輕力壯,身體再怎麼操,都沒什麼異狀,哪聽的進去...
等年紀漸增,身體開始出現輕微異狀時,
才熬夜一晚,內臟好似很不安分的在亂動,說不出什麼感覺,但年輕時從沒有..
冬天冷風一吹,曾經常受傷的關節,偶爾隱隱酸個一,兩下,不影響行進,但年輕時也沒有..
才警覺媽媽的警惕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到了二十五歲,不敢再逞強身體力壯了~
沒有健康的身體,很難保證人生是否能夠走到夢想的那一端..
養生的習慣應該趁早建立..
我的朋友們,即使你還比我年輕個好幾歲,但真心勸你們也別再透支自己的青春了~
※ 引述《l314 (紅蟲)》之銘言:
> 我們身體變化的速度,遠比想像中快。大約18歲時,人就定型了,之後就只會長粗、
> 長油;25歲以後開始老化;野H後,老化的速度加快。如果我們能趕在變化啟動
> 之前,及早瞭解、及早調整自己的習慣,就能讓外表的最佳狀態,保持得更久。
> 你是不是也曾經如此:不管熬夜熬得多晚,只要洗個臉,又可以精神奕奕的出門工
> 作不論大小聚餐,放肆的大吃一頓,就算再加上續攤,身材上也不曾留下任何痕跡。
> 但是,現在還是如此嗎?曾幾何時,只要不能一夜安眠,第二天就掛上了「熊貓眼」,
> 引得大家詢問是不是工作壓力不堪負荷;雖然從不敢輕易把健身房的時段從行程中
> 擠掉,但是小腹經常還是難以控制的速度浮現。
--
╭ * Origin:[ 狂 狷 年 少 ] whshs.cs.nccu.edu.tw < 140.119.164.16 > ╮
│ * From:redbug.dorm9.nccu.edu.tw │
┼─ KGBBS ──────────────────────────┼

2005/10/31

從利他開始

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Re: [轉錄]Google的秘密
時間  Mon Oct 31 12:14:47 2005
───────────────────────────────────────

最近觀察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最早的經濟學理論發源於Adam Smith的<<國富論>>
且其最核心的基本假設便是"人是自利"的,
然後人在追求自我利基的過程,往往被「 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走,
最後反而使得一己的私利變成社會的公益,,最終促進了全社會的利益。
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便是因為給予人有追求自利的充分自由,
而達到整個社會的最大利益。這是目前主流的經濟學思維....

但最近幾年我看了幾本書,都不約而同提出類似的觀點..
那就是以"利他"為出發點,進而達到"利己"的最大化..
跟管仲說的:"與之為取",結果相似,但動機卻不同..
我覺得比較類似馬克思的境界了~
馬克思曾預測共產主義應該出自資本主義崩潰後的世界,
然而伊迪帕斯效應使它遲遲未如預期發生...
不過在軟體業這一特殊的生態裡,隱約可以看到類似的影子..

只不過若真的成了那理想世界,軟體工程師該如何生存?

2005/06/15

改革 vs 革命

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改革vs革命
時間 Wed Jun 15 16:29:17 2005
───────────────────────────────────────


改革:在即有的體制上,找到改變的方法。

革命:推翻即有的體制,找到全新的方法。

以上兩者都可謂創新,

但改革的風險小,報酬較低;

革命的風險大,且報酬較高。

社會如此,科學也如此。

當改革與革命口號同時被人群喚起,

環境會選擇最適合的方式因應改變。
在中國的歷史上,社會革命可行的時機遠較西方少的多。

主要受到於中國人傳統求穩定的思維所侷限。

2005/06/01

Re:加稅

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Re: 加稅
時間  Wed Jun  1 09:19:49 2005
──────────────────────────────

總體經濟學告訴我們,財政赤字不見得如字面上如此惹人討厭,

相對的,財政盈餘對於一個國家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重要的是維持一個均衡穩定的狀態。
其次,解決財政赤字亦不只有徵稅一途,

發行公債,發行貨幣,減少財政支出都是可替代的方法。

雖然說上述三種財政政策都是利弊參半,具有副作用的方法。
而徵稅對政府而言,雖然收入最直接,也不會有通貨膨脹的問題。

但一般來說,也最直接影響民間的消費支出及投資,
(當然還依不同課稅方法,有不同程度和途徑的影響層面)

我們知道GNP的支出計算法為:C+I+G+(X-M),
其總額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總需求(AD),

(其中C為民間消費,I為民間投資,G為政府支出,(X-M)為國外部門收支,
而C+I又構成GNP中的大宗)
由此我們可知當政府課稅,是先直接減少了C+I部分,
再透過凱因斯的乘數效果放大,結果便是減少了國內的AD。

即使政府拿課稅所得之收入,做國家基礎建設以增加GNP中G的部分,

也會有所謂的"crowding out effect"使AD增加的程度大打折扣。

在景氣過熱的經濟條件下,政府課稅可有效降低AD進而克制通貨膨脹,

並大幅增加財政收入。(因為老百姓錢多,政府課稅當然收得多)

由此可知,在景氣亮起紅燈,過分繁榮時,課稅可謂一帖猛藥,效果強而有效。

但如今台灣景氣低迷,利率低到谷底,股市更是長期在六千點左右停滯不前。
(害我聯電放了那麼久,扣掉手續費,賺不到一百,他奶滴~

政府在此時課稅無非是雪上加霜啊~
不過此次號稱"最低稅負制"的稅改,哪些人得多繳稅倒還有待觀察,

只是這樣的政府舉動,身為民主國家的公民是要有一定敏感度的,

否則依國家機器擴張的本性,很難相信它不會在百姓身上多扒一層皮。

※ 引述《marstar (癡情種)》之銘言:
> ※ 引述《l314 (紅虫)》之銘言:
> > 忘了哪個老師說的,最壞的總統就是連做兩任的總統,
> > 反正下次不能再選了,許多對人民不利的事,便敢官冕堂皇的做。
> 我倒認為  加稅是一定要的  這是為了一個國家好
> 現在不加稅  遲早要加  晚加只是讓國家的財政出現更多的赤字
> 問題在於這次的加稅的方式  真的是劫貧濟富  讓小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 而且現在什麼東西都漲  唯獨薪水不漲
> 錢都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流到哪裡去
--
╭ * Origin:[ 狂 狷 年 少 ] whshs.cs.nccu.edu.tw < 140.119.164.16 > ╮
│                  * From:redbug.dorm9.nccu.edu.tw                 │
┼─  KGBBS  ──────────────────────────┼

Re:加稅2

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Re: 加稅
時間  Wed Jun  1 10:22:47 2005
───────────────────────────────────────

※ 引述《marstar (癡情種)》之銘言:
※ 引述《l314 (紅虫)》之銘言:
>--
>當一個窮人成為有錢人之後  他也就忘記要照顧其他的窮人
>
>只記得要權或要錢  只記得要鞏固自己的所擁有的甚至讓他增加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太習慣把這回事道德化了,

總是期待皇帝能有好的道德操守,進而領導國家富強。
要知道歷代以來,好皇帝十個裡面往往只有二、三個,這樣低的比率,

實在不值得令人相信一個人治的國家,能有多大的機會能夠富強。
何況官僚制度有它一定的生存規則,當權利指環套上後,

便有多股力量趨使人在利害關係考量下,走向極權專制。
西方文明早具此幽暗意識,

所以制憲、發展國會、組黨、建立權力制衡的政府,

以防國家狂人出現,而引領國家人民走向毀滅。
中華民國憲法本是一套內閣制憲法,

兩蔣都只敢弄個戒嚴、臨時條款來操控權力,

不料台灣出了個偉大的李登輝,表面上宣布解嚴大功一件,

實際上卻藉由修憲擴張總統的權力,

並拿掉了閣揆的副署權,使得閣揆無法抗衡總統,

只能任總統之意行事。

(這跟拿掉閣揆的雞雞,叫他做總統旁的太監總管沒兩樣~)
不過似乎在中國人的社會,

不論國家強盛或衰弱,即使已號稱為民主法治的國家,

似乎都很難不走向專制政府。

畢竟這二千多年來的歷史包袱實在太重了,走向法制、脫離人治的理想,

中國人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能做的,便是培養身為大學生應具有的民主素養,

持續監督政府的一舉一動,利用輿論的壓力制衡政府。

或是好好努力教育下一代,身為國家公民應該具有何種權力,

應如何抵抗政府對保護我們的憲法毛手毛腳,這樣才能促進台灣的民主腳步。

2005/05/23

我有話要說

作者: l314 (紅蟲) 站內: A_CS

標題: 我有話要說~
時間: 2005/05/22 Sun 03:39:05


雖然我是轉學生,功課即不好,又愛在LAB打電動,

繫上的活動也沒每次參與,有些話想說卻一直不敢說。

因為知道自己很沒資格說這些話,說了這些話肯定是要引起一陣幹譙..

但當我知道繫上仍有許多人充滿熱情,卻不願大肆發表自我意見時,

我就忍不住成為眾矢之的,趁著激情還在,冒險寫下我心中積壓已久的建議..

----------------------------------------------------

今年校慶又落幕了,每當全校各系卯起勁在場上奮力演出,之後又慶功落淚時,

身為資科系的一員,難免不得不油然升起一陣落寞,不是心裡暗罵被學校孤立,

就是自我安慰繫上課業過重,所以我們只能當觀眾的分。

相信有不少人想過,為什麼我們文化盃只能搞笑?

為什麼拉拉隊比賽,我們不能像外系一樣請老師來教舞報名比賽?

為什麼大隊接力比賽,我們總是在檢錄前一刻才湊齊人?


同樣身為理學院的心理系及應數系,也都算學校裡的小系,

今年心理系拉拉隊比賽第二名,應數系這兩年大隊接力都前三名?

而我們卻沾不上邊,這是為什麼?


說課業太重,我們不會比應數系重? 說女生少,我們也不比應數系少?

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錯?


難道說,會來唸資科的,本來就比較缺乏活力嗎?

去年我修大一英文時,兩學期都有英文話劇的表演,

發現資科系的同學演什麼像什麼,搞笑﹐創意,演技都一點也不輸外系。

去年校慶大隊接力時,繫上也有一堆短跑健將,百米11,12秒的人也大有人在。

但為什麼全校性的比賽,我們就是無緣得名?

或許有人會說:「志在參加,不在得名」

但問題是我們連志在參加的程度都不到呀~


相信學生進來政大,都是一樣的多才多藝,智商也差不多,

但為什麼進了不同的科系之後,表現卻那麼的不對稱?

這肯定是系風的問題..


『PC Lab是否該"嚴禁"玩遊戲?』

我知道這樣的提問,是很敏感的,而我本身也是常在Lab打電動的人。

儘管有很多人會幹譙我,但我認為這個提問是事關繫上風氣的核心,所以我一定要提。

我剛進政大資科系時,看到繫上的PC LAB,不但設備好,又可以打電動,

覺得這裡真是個高級網咖,學長學弟在這裡藉著打電動而互相認識、傳承,

一片和樂融融的情景多麼美好。

但後來換個角度看,這裡就像個大染缸,每一屆新生進來後,

就在這裡交流電玩技巧,電玩是愈打愈強,愈學愈多,

但也白耗了繫上同學不少能量,最糟糕的是當某電玩魅力太過強大,

若成為繫上的一陣流行,就會有一堆人撩下去。

而這些愛打遊戲的人,通常也是較活潑的人,他們常常是系學會的幹部或要角...

我懷疑在PC LAB打遊戲,嚴重耗損了這些精力旺盛的學生的能量。



而電玩的畫面及同學之間的潛移默化,要不是又拉了新同學一起撩下去,

不然就是把一些想用功的學生從LAB裡間接排擠出去了,據我所知這樣的人還不少,

有的人寧願到計中打作業,也不願在LAB受影響。
(當然計中帥哥美女多,也是一個因素啦)


此外Lab遊戲的魅力也往往成為翹課的吸力,


常常聽到一些老師慷慨的說,翹課並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翹課去做一件比聽課更有價值的事,那麼翹課也許是好的選擇。

(如聽演講、搞社團活動、比賽,甚至找配偶。)

但繫上有這麼一個LAB可以打電動,往往上課心情浮躁,按奈不住,

許多人便往樓上LAB打電動消火,殺時間。

我想說的是,翹課打電動是很沒有經濟效益的,不如回家睡個覺來的好。

然而Lab裡的遊戲卻在上課腦出軌時頻頻招手。



很多人會說,身為一個大學生,應該擁有該有的自制力,

所以許多事不應該干涉,包括LAB不應該禁止玩電動。

去年,我聽了不少外系教授推薦《哈佛經驗》這本書,於是我去書店找了一本並k完它。

作者在序言的部分,便開宗明義的認為,學校不應該只是致力於招收優秀學生,

然後任其自由發展,而是應該站在前面有效的引導方向。


或許有人會說,即使LAB不能玩,也有很多人會回家玩,LAB有沒有灌遊戲不是重點。

但其實有在玩遊戲的人都知道,現在遊戲的樂趣往往不只來自於遊戲本身,

大部分是來自於一群朋友彼此間的互動,而這互動會形成一種拉力,

一次就吸引一群人長期撩落下去,網咖會那麼賺,有很大的因素便於此。


而我把系風缺乏活力牽聯到PC LAB的電玩上,是有原因的。

曾經與同學談到資科系的同學啥時最認真,

他說常在LAB看到一排同學打電動,個個一手握著滑鼠,一手按著鍵盤,

雙眼盯著螢幕,殺氣騰騰,全部動作一致,成為令人歎為觀此的景象。

我認為這可是大大扼殺了他們的能量啊~



曾經我在唸專科時,極瘋狂在遊戲上,常常一大群人就翹課在網咖嘶殺。

每天打的頭昏腦脹,甚至連作夢都還要夢上幾回電玩的畫面和技巧,

現在回想起專科的歲月,有許多時間都浪費在上面了,而且打電玩只爽一時,

事後回想起來,只有後悔。



大學的課業較忙,剩下的時間和能量都有限,

但不幸這些時間和能量在LAB打電動上消耗怠盡,

自然而然也沒有多餘的能量來籌畫練習活動。


曾經聽過某位作家說,路上會有遊行,年輕人愛看演唱會,愛看棒球賽,

是因為人群會累積能量,當能量突破某個臨界點,便會渴求走出去發洩這股能量。

我認為在PC LAB打電動,便有礙於這股能量的累積,由於缺乏足夠的能量,

對活動自然便無法熱情。



此外我對於這次系學會的"CS雙資盃"也有些看法,

雖然我不得不否認和資管系合辦CS電玩大賽,也是一個不錯的創意。

但這讓我想到,為什麼不是"雙資盃程式競賽",而是電玩競賽呢?

我覺得這同樣是系風的問題,因為繫上的環境,

使學生們的思維自然而然導向電玩競賽,而非程式競賽。


我聽說沈老師曾與大四幾位極優秀的學長們,討論辦程式競賽的可能性,

而我也瞭解這樣的比賽取決於學生的素質,並非說辦就辦得起來,

然而我更認為學生的素質,取決於有沒有人積極營造一個正向的學習環境。


今年大四有一群極優秀的學長,他們曾開讀書會討論演算法等艱深的問題,

更請老師帶他們去參加ACM的比賽,其中好幾位已擔任老師批改程式的助教,

優秀的程度自然不在言下,然而他們的優秀來自於他們的自發,

並不是繫上的風氣牽引他們這樣做的。


我想很少人敢說,等自己到了大四時也能有他們這樣的程度,而沈老師似乎也知道這點,

所以他想藉由這些優秀的學長還沒畢業時,

多多拉拔一下我們學弟妹,將他們做過的好事,在繫上延續下去。

但至今畢業的季節已十分逼近,繫上的程式競賽仍未有個著落,我想是失敗了。




『希望老師不要太早放棄我們』

這學期的系統程式課,劉老師說因為同學間作業抄襲嚴重,而可以出的作業也都出過了,

為怕學生抄襲學長姊作業而造成抱怨,所以這學期不出程式project。

老師的立意良善,同學們也不反對少點壓力,於是老師這個提議,便默然通過了。

但之後,我聽到不少去年修這門課的同學說,系程老師教的好,討論板上人氣旺盛,

也有很大的原因在於這個project。有同學說做了這project,更能深入瞭解書上的內容。

也有同學說做了這project,學會了JAVA的GUI。


聽了這些同學所說,很後悔當初沒敢站出來反對老師放棄這個project,

雖然程式作業抄襲每屆都有,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對程式都有興趣,

但為了不使作業抄襲引起有人起杜爛,進而癈project,實有買櫝還珠之嫌。

畢竟只要有出這個project,就一定有同學學到更多東西。

沒出這個project,就是一整班的學生少學了些東西,我不得不說這是劣幣逐良幣啊!

劉老師上課認真,解說清晰,極關注學生上課的吸收度,

還不時在系版上補充有意義的文章,缺席一堂課,便覺得損失極大。

如此用心的老師,也難免受限於學生的程度,而打算放棄指定作業,

由此便可推知這樣的情形一定也困擾不少老師。


我印象很深的兩門課,一門是李老師的OOP,一門是沈老師的資料結構,

這兩位老師都是繫上學長姊公認的熱血老師,上課準備充分,解說詳細,

注意學生的互動,精心設計assignment,雖然他們的課都是在早上900開始,

我可是全勤啊,每次都抱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去上老師的課。

但我也聽李老師說,曾經他在這門課上出過寫俄羅斯方塊的assignment,

但因為考量學生的程度而改成寫Black Jack。

也聽沈老師說過,曾經資料結構的assignment 是七個,到我們這屆變成了五個。


學生素質變差,老師為遷就學生程度,而減少作業量,我認為這是惡性循環啊~

<<哈佛經驗>>這本書也提到,學生大部分的學習來自於作業,

而單就聽課的被動式學習,只能學到少部分。

現代的學生早已不像老師那輩會主動學習了,如果老師作業減量,

其實多出的時間,學生也不見得會做些有益人生的事。

然而我覺得同學們普遍程度都不差,老師出的作業即使有些難度,

大部分也都能如期完成,不能完成的人大部分都是未能有效利用時間罷了。


也就是說,老師有沒有確實規劃作業,是絕對普遍影響學生程度的因素,

於棄出作業就等於放棄學生了,大部分的學生在學時,雖會抱怨老師作業出的多,

但只要老師規劃的好,成功引導了學生去完成,事後老師得到的評價都是正向的。

上面所提及的老師都是最好的證例。

倒是學生在學時作業做的少,等到唸研究所、出社會工作的時候,

遇到了問題,若他校的畢業生會,而自己卻不會,

便開始怪老師沒教,鮮少有人會怪自己沒有主動學習吧!?



『讀書會的學習方式』

<<哈佛經驗>>很提倡讀書會的學習方式,作者尤其認為理工科特別需要這種方式學習,

書上雖舉了許多美國理工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互相分攤閱讀,然後讀書會討論的例子。

而我也曾跟同學討論過這方法,但都不知該如何著手,後來不了了之。

我聽說一些美國教授在出assignment時,會按照team的方式來規劃,

並要同學定進度討論,壓力很大,但學習效果極佳。

繫上教授絕大多數是留美博士,可否懇請教授分享或倡導這種方法呢?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萬事只難在有個開端,一旦有了開端,後面的發展便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很多事情,我們繫上還沒做,但不代表不能做。

程式競賽需要系學會的努力與老師的指導,

文化盃、拉拉隊、大隊接力等全校性活動,系學會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

去凝聚繫上的能量。



很多人怪繫上參與活動不踴躍,這就好像餐廳老闆開店沒客人來,卻怪客人沒品味一樣。

有的系辦活動人擠人,有的系辦活動小貓兩三隻,這之間一定有所差異,

或許是宣傳不夠透徹,或許是活動召集人沒有努力展現魅力。

專科時我也擔任過社長一職,社員願不願意繳社費來上課,一定牽扯許多因素,

有人認為學不到東西,有人認為社團太髒,有人認為學長姊孤立新生,

也有人認為社內沒帥哥美女。

這些都是設計個簡單的問卷,便可利用簡單統計方法找出問題的,

做為一個校內的領導,責任在於盡力服務特定群體,

能否在有限的條件下滿足群體的需求,是需要下不少心血的。

領導的用心,直接影響到幹部是否夠賣命,幹部是否認真,直接影響活動品質,

而活動品質又深深影響被服務群體的感受。


一旦被服務群體感受差了,後面接手的領導便要花更多的力氣擦屁股,處理爛攤子,

所以一個領導是否積極,是一整個服務團體的核心。

領導本身不見得要多有才華,但熱血一定要勝過所有人,

且一定要讓所有人感受到,這熱血才會渲染開來。



搞過活動的人都知道,活動本身不是太大的問題,

「人」的問題最難處理,只要人搞定了,事情就好辦。

但如何號召一群人一起不懈的努力,如何吸引觀眾來看,


領導人的積極度是絕對的因素。


accy的領導能力,是我一直很敬佩的,身為領導人應該預先想到可能發生的問題,

應該表現出積極度,應該時時監督幹部,應該會拌黑臉..

我覺得阿西都做的perfect....


好的領導者,表面活動辦的成功,風光滿面,

其實私底下所受的壓力常常使自己吃不好睡不好,

尤其底下沒有好幹部的時候。


明末黃宗羲在<<原君>>這篇文章便提到,遠古的皇帝是一分很苦的差事,

大家都推讓來,推讓去,因為一旦上任便要忙個不停,誰也不敢輕易接帝位。

而一旦蟬讓而接了帝位的人,幾乎都努力做個好領導。

我認為這是一個領導人該有的態度,

若一個當社長的人抱怨學校社團風氣不盛,賴皮的說:「不然你來做做看」之類的話時,

他的領導便已輸一半了,輸在態度不正確。


之所以談這麼多關於領導的老生常談,

是因為一個系的系風好壞,也是需要系學會去努力的,

但我仍認為目前可以打電動的LAB,是危害系風糜糜不振的主因。

這部分是系學會無法解決的。


聽說Lab也好幾次試圖移除遊戲,但之後又死灰復燃,

這便是在考驗繫上管理階層的決心和配套措施了。


一口氣po這麼多字的文章,需要一定的激情和承擔一些風險,

我發現激情許多同學都有,但都只是默默發洩在自己的個人版與地下站,

於是激情過了之後,問題還是問題,每年只能重蹈覆轍,然後再深宮怨婦般嘆息?


在專科時,我有一個團結的班,曾一起幹出瘋狂的事情,曾經一起奪得許多獎項,

曾經彼此做彼此表演舞台的觀眾,成為繫上老師學生嘖嘖稱奇的一班。

但他們不知道,這被稱羨的一班,起初也是活動沒人參加,彼此失望透頂的一班。

我想說的是,沒有一個團結的團體,一開始就是團結的,是需經歷許多活動的過程,

不斷要有人大膽提出檢討,不斷要有人肯定大家的成就。

日子久了,肯定自己的便不再只是自已了。



政大資科是我當初轉學考的第一志願,以前唸的書少,希望來這裡能多多學習。

本以為能獨善其身,唸好自己的書,就能將繫上的事置身事外。

但看到繫上這麼多熱血的同學和老師,便忍不住冒身命危險po了上述雜七雜八。


許多事情或許我只看到偏頗的部分,但只求能得拋磚引玉之效。

然而我開頭也說過,自己是最沒資格談上述這些問題的,

因為我很難跟這些問題脫離關係,所謂名不正,言不順。

若大家看不順眼的地方,我已有接受幹譙的準備......orz...


無論如何,今日身處政大資科這大家庭,就要永遠以政大資科為榮啊~



--
╭ From: cherry.cs.nccu.edu.tw ◎──────────╮
└──◎ Origin: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bbs.cs.nccu.edu.tw ┘
--
轉信站: WHSHS!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bbs.cs.nccu!ShepJeng.bbs
Origin: group.nctu.edu.tw

2004/12/10

考試分數 != 實力

作者  l314 (紅虫)                                          看板  P_GodWalking
標題  Re: /_\
時間  Fri Dec 10 03:55:09 2004
───────────────────────────────────────

好兄弟,撐下去......
努力的代價,往往在長期才看的到收穫...

隨著歲月的漸增,我愈覺得寓言真是極高的智慧...
這些寓言故事,雖然我在幼稚園就看遍了,
但是直到心智成熟,才愈能感悟它的高深....
它就像古典物理學,公式簡單,卻道出了大自然最基本的鐵則..
也因此它們幾乎成了我信仰的一部分...

『蟋蟀與螞蟻的故事中......
螞蟻每天做枯橾乏味的工作,
而蟋蟀卻在旁拉提琴,唱歌並奚落螞蟻..
到了冬天,蟋蟀因為平時沒有累積備糧,無法過冬而乞求螞蟻救濟~』

蟋蟀和螞蟻被擬人化的很不真實,牠們的生存方式也不會像是人類所想像的,....
但這短短的寓言,卻隱含了時間的價值....
努力做一件事情,短期所表現出的意象,並非等於它最終的呈現方式..

當你時間砸下去了,所得的實力是累積的,
而考試的分數只不過是短期的一種意象.....

考試分數 != 實力 !!

因為實力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若把考試分數(Score)表示成函數:

score = S(實力,考古題,作弊,運氣,心情,......)

誰能保證實力這變因的權數在每次考試中佔的最重?

考試是測不準的,有的人天生就很會考試.....
準備考試和累積實力,有時甚至是分道揚鑣的.....
這是短期和長期之分.....
且考試會考的內容,也不代表以後便是派上用場的知識..
而考試不考的支微末節,也可能是以後實作能否成功的關鍵...

所以考試分數,考完就試著去忘了吧~
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時間的分配要有所交待......
這樣在真正決勝負的時點,就不會是輸家了..

而考試不考的支微末節,也可能是以後實作能否成功的關鍵...

所以考試分數,考完就試著去忘了吧~
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時間的分配要有所交待......
這樣在真正決勝負的時點,就不會是輸家了..

※ 引述《kenshieh.bbs@bbs.ntit.edu.tw (這裡是過去)》之銘言:
>     我今天又在想,快樂和有錢我到底要選哪一個? 這個問題我也還答不出來。 但我現

> 在很愛錢,錢可以讓我的慾望獲得滿足,沒有錢,很多事跟屁一樣。
>     最近我常常在跟人說快介紹正妹來認識,是的,我需要正妹來認識,因為我有這個慾

> 望,且還沒有達到,但是這個目標何時會達到? 我有預感,我畢業前都不會達到,但是?
A
> 我還是沒辦法克制我的這種慾望,畢竟,冬天又來了。
>         好吧,我承認,這只是我的籍口之一,這慾望已經陪我經過了四季了 :<
--
╔═══╗  ┼────────────────────────╮
║狂狷  ║  │* Origin:[ 狂 狷 年 少 ] whshs.cs.nccu.edu.tw ╰─╮
║  年少║  ┼╮                         < IP:140.119.164.16 >   ╰─╮
╚╦═╦╝    ╰  * From:redbug.dorm9.nccu.edu.tw
─╨─╨─ KGBBS ─  ◎ 遨翔"BBS"的狂狷不馴;屬於年少的輕狂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