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314 (紅蟲) 站內: A_CS
標題: 使用投影片教學的必要性?時間: 2006/09/19 Tue 00:51:12
謝謝學長的提醒,教科書中文化與投影片教學,
孰重孰輕的確是無從比較,且實際上亦如您所說是相輔相成的....
學弟上篇文章中,為強調投影片教學的問題,
或許過於貶低中文書之價值,在此先謝謝學長的補充..
此外我還是想強調投影片教學的問題,(所以換了Title)
其實我並非全盤否定投影片教學的貢獻,
因為資科系的學科,涵蓋範圍往往相當廣,
(教科書聖經本,往往動則千頁,又不能不全盤瞭解,因為研究所都考...)
若老師不輔以投影片教學,相信是很難一學期內,將課程有個完整交代的...
我上篇內容提到的"我認為最大的負擔是,課堂上密密麻麻的英文投影片.."
並非指投影片上的英文難懂,真正令我感到負擔的是"密密麻麻"...
像下面這張,我從台大某教授的課程網站上抓下來的...
http://tinyurl.com/sxmot
(當然這不是我看過最密密麻麻的,相信大家一定看塞滿數學符號的slide)
像這樣的投影片,在採光度不高的教室內播放三小時,
若老師只顧唸著投影片上的內容,輔以紅色的投影筆在上面轉來轉去,
究竟有多少學生能夠全神灌注聽老師講課,而且不會有睡意的?
何況三小時下來,有時候得看這樣的投影片四,五十張,
台灣的學生能專心從頭聽到尾,不失焦、還聽的津津有味的,
我想屈指可數吧...(我常常偷偷注意班上書卷獎的同學,這種密密麻麻的投影片,
連他們他招架不住...)
這已經不是學長所說的,"如果只是改得讓我成功吸收,而您卻不適應,
這樣應該也不算「改善」吧?"...
投影片的問題,絕不是只有少部分同學在課堂上有學習障礙而已...
我自認我上課夠專心,常常坐在教室前排座位,吸收能力也不算差,
但只要那種密密麻麻的投影片連續播出,老師若沒有放慢速度講解,
即使我刻意喝咖啡,吃Extra口香糖,
也仍舊不支打瞌睡...三堂課上下來,只聽到一些專有名詞,
腦袋中卻沒有概念.......
不過這樣密密麻麻的投影片,也不是所有人都討厭...
我有一些同學就最喜歡這種投影片,因為他們喜歡利用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
所以很少來上課,反正老師的投影片那麼詳細,考試又都從裡面考....
所以考前狂K投影片,外加做熟考古題,考試出來的分數一點也不差,
甚至勝過有來上課的同學...
(政大的確有很多聰明的學生,記憶能力強,雖不能將問題的邏輯或背後的概念理解,
但條列式的重點,卻可以輕易記熟,並寫在考捲上,得高分..
但我很笨,若上課沒聽懂,回家只看投影片,我記不起來,K考古題更讓我覺得虛心,
所以我習慣到原文書裡找來龍去脈,若看懂背後的邏輯,就幾乎不太會忘記了..
可惜靠自己唸我總是唸不完像演算法,計網這麼厚的書...)
這種不用上課,只k投影片考古題,就有高分的現象,會產生劣幣逐良幣的效應,
有來上課的同學,發現即使來上課,分數也沒比那些只K投影片的同學高...
之後願意來上課的同學便少了...
此外,教授期中期末出考古題,多少有助長只K投影片、背考古題的歪風...
(所以每當教授心血來潮時,不出考古題,考完就死一堆人,尤其是不上課的同學..)
雖然大家分數都很高,但真正懂的人卻非常少,
(很多同學都說真正懂,是來自大四補完習之後....)
這也難怪常常教授在課堂上問到:"XXX演算法"有沒有教過?
"Semophor"有沒有人知道? "NP-Problem"有人還記得是什麼嗎 ?
總是沒幾人能說出個所以然,難道沒有教過嗎?當然有,投影片上都有....
考試也都有考,大家也都考很高....但沒幾個人真正瞭解背後的涵意...
我想這是必然的趨勢,因為考試都出考古題,都考投影片,
其實同學不用看教科書也可以得高分,
所以我一直沒看到學長所說的,"大學會鼓勵主動學習"....
我倒只有看到鼓勵找最快的捷徑得到高分....
何況我聽說,對於學習效果而言,說 > 寫 > 聽 > 讀.....
所以國外一流大學,相當重視學生課後討論並上台報告,(參<<哈佛經驗>>)
因為當學生能從口中說出時,代表知識已經內化,學習成效是最高的..
不過課堂的時間有限,當然不能總是讓學生上台報告,
但上課聽的印象,仍舊是比自己讀來的深,也理解的快...
學生怎麼可以輕易放棄聽課的權利呢?
但上課密麻的投影片總是讓學生很難集中焦點,
老師一旦加快唸投影片的速度,投影片切過來又切過去,
又是在昏暗的教室裡,特別耗眼力不說,還分散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雖然說了那麼多密麻投影片教學的壞處,
但其實還是有很多老師,輔以投影片把課教的很生動的...
這些課我從大一到大四從未翹過一堂課,因為翹一堂課我覺得損失很大..
這些老師的投影片雖然很簡單,但上完課我從老師嘴裡學到很多,
除了專業知識的理解之外,偶爾還可以聽到資科人的生態與未來,
及老師做學問的態度...
(比如去理解那些聰明的怪咖,是如何能發現這些演算法的?
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解法?甚至他們長什麼樣,
他們在資科領域還有些什麼貢獻?)
心理學家Anderson 在1987年提到人類學習過程的"知識編輯理論"
(下面是這篇paper的連結,不過這學習理論我是在一本中文通識書上看到的,
它叫<<架設人與電腦的橋樑>>,主要在寫Herbert.A.Simon這人的學術貢獻,
他對人類學習的過程有相當程度的研究,同時他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人物..)
http://tinyurl.com/ltzt6
這理論主要是說"人類在學習的過程,首先獲得陳述性知識,然後再轉化為程序式規則"
雖然熟練的技能可以表徵為一系列的條列式規則,但技能形成的初期卻不是這樣的,
也就是說,不能只是將這些條列式規則展示給學習者,
便期望學習者將這些知識編碼,並成為頭腦中的條列式規則;
相反地,學習者必須先將相關的知識編碼成陳述性知識的形式,
然後再轉化為腦袋中的條列式規則...
然而投影片就是一種條列式的展示方式,若老師只是唸投影片,
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陳述性知識,對學生而言,課堂上很難有啟發性的收穫..
我能體諒教授上課的辛苦,那麼多的內容要在一學期有個完整交代,
又得使同學能夠聽懂,實在是很兩難的事...
但身為學生的我,對於教學方法實在一竅不通,所以也無法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
我只是在這裡提出我在資科系碰到的學習問題....
希望以後的學弟妹不會也有與我一般的困擾...
--
幸福是犧牲來的代價--蝴蝶效應
--
╭ From: RedBug.dorm9.nccu.edu.tw ◎──────────╮
└──◎ Origin:政大資科˙貓空行館 bbs.cs.nccu.edu.tw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