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0

Mark Granovetter, Stanley Milgram

以前分別讀過他們下面這些經典文章,最近才發現原來是同個作者。
共同的特點是,他們都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分別都對Collective Behavior與Social Network有不小的貢獻。

Mark Granovetter
  •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1973),本來只是他博士論文( Getting A Job: 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中的一章,他的博士論文提出大部分的人找到新工作,往往是透過弱連結(weak tie)的朋友介紹,因為強連結(strong tie)的朋友所掌握的資訊與自身差異不大,唯有透過弱連節才可獲得較多新訊息的機會。這篇博士論文起初並未受到重視,但弱連結的概念幫助Duncan Watts找出結合random graph(six-degree separation)與regular graph(high clustering)特性的small world network model。使得weak tie成為在討論social network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 Threshold Models of Collective Behavior(1978),認為人的行為決策常會受到週遭同質性朋友的影響,當週遭朋友大都未行動時,大部分的人都只選擇旁觀。這篇paper用統計的方式找出眾人影響個人行動的threshold model。是後來研究群眾行為的學者,必讀的一篇重要經典。這篇文章與旁觀者效應,我覺得有異曲同工之妙。

Stanley Milgram
  •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1967),又稱Milgram Experiment ,這實驗簡單來說,他每次都從美國挑選兩個彼此不認識的人,A與B,並要求A將包裹寄給所有朋友中最可能認識B的人,C,同樣要求C將包裹寄給所有朋友中最可能認識B的人,如此不斷的將此包裹寄發給朋友,直到B收到包裹為此。實驗結果,平均只需透過5.5個人,便可將包裹送達。說明了看似複雜的社會,實際的組成結構卻可能是相對簡單可以掌握的。此實驗激勵了社會學家、數學家、電腦科學家甚至物理學家,開始如火如荼的研究複雜理論。
  • Milgram's obedience experiment(1961),他解釋了納粹及被納粹俘虜的猶太人,為何得以泯滅人性地虐待受害者。他請實驗參與者按下一個按鈕,可以產生各種程度的電流,去電擊一位綁在實驗室椅子上的人,而且參與者可以目擊到這名遭電擊的人。Milgram告知參與者坐在椅子上的人是實驗對象,實驗是為為了研究體罰對學習的效果。但事實上,綁在椅子上的人只是個演員,真正的實驗對象是這些參與者。在實驗中,Milgram會問坐在椅子上的人各種問題,只要他答錯,便會要求參與者按下電擊的按鈕去懲罰坐在子上的人。電流從15伏特開始,依Milgram的要求逐步增加。坐在椅子上的演員會隨著"假電流"的提升,演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從輕度的呻吟、喊痛、痛苦的尖叫到哀求停止實驗等。這個實驗使參與者面臨兩難的窘境,一是自己的道德良心,一是外部的權威。僅管大部分的參與者進行到某個電流程度時,便會為受電擊者求情,但只有少數人最後真正與Milgram決裂要求實驗停止。實驗結果,四十個參與者,有二十六個繼續執行電擊,直到電壓450伏特。實驗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將道德標準置於權威人士的服從之上。我曾看過一部電影叫做實驗監獄,是翻拍史丹福大學做過的真實實驗,也與Milgram的實驗相呼應。

2009/6/13  新增

下面的影片是Philip Zimbardo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影片,片中提到了Kurt Lewin的group dynamics跟Milgram的服從權威實驗。此外,Zimbardo本身正是實驗監獄的教授。 




2009/7/29 新增
Philip Zimbardo 跟Stanley Milgram居然是James Monroe高中的同班同學!!!
(<<電醒世界的人>>及<<路西法效應>>都有提到)



2009/11/5新增
下面是兩個有關obedience experiment的影片




Milgram Experiment (Derren Brow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6GxIuljT3w


事實上,Stanely Milgram在哈佛的時候,曾擔任過Solomon Asch(當時在哈佛做客座教授)的助理,
並一起完成著名的conformity experiment,後來Milgram還把Asch的實驗舊瓶裝新酒,完成了博士論文。
不過也因此受了啟發,才有後來了不起的obedience experiment。
(兩個實驗的操作手法有些類似,但探討的點很不同,
分別揭露人在面對群眾壓力和權威壓力時的反應,實驗結果都帶給社會極大的震撼,
原來人類的自主性,在很多時候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堅強。)

下面是Asch 的conformity experiment



Zimbardo的prison experiment可以說是集conformity experiment及obedience experiment的大成,並將它們都歸納為情境的力量。

常見的相關理論與實驗歸納如下:

Kurt Lewin's Group Dynamic (1940s)
Asch's Conformity Experiment (1951)
Milgram's Obedience Experiment (1961)
John Darley and Bibb Latane's Bystander Effect (1968)
Zimbardo's Standford Prison Experiment (1971)
George Kelling and Catherine Coles' s Broken Window Theory (1996)

有趣的是 Milgram曾擔任過Asch的助理,Milgram跟Zimbardo曾是高中同學,
他們三個人的實驗分別隔了十年,都是驚世之作。

8 comments:

  1. 看到這兩位大師的名字讓我覺得很興奮,
    Mark Granovetter 的 weak tie 有一篇論文,若你有興趣我可以給你看看!
    Stanley Milgram 台灣有本書>,就在講他的生平,當中也提到他的實驗。(博客來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2596)

    >當然也要看,然後我有次看到Watts 小世界的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的),但是因為太難了,實在看不懂>

    ReplyDelete
  2. (上面的留言有部份不小心不見了)

    我最近在準備論文,資料key in得好慢,不曉得有沒有好軟體(資料庫)之類的可以用呢?想請教一下!

    對了 聖誕快樂喔!

    ReplyDelete
  3. Hi,好久不見~~
    謝謝妳提供相關的reference.
    妳想要的軟體是像endNote這樣的論文管理工具嗎?
    如果是的話,我推薦一個social 的論文管理工具..
    叫CiteULike,相當簡單易用,我使用大約一年多了,
    而且它的重要性有與日俱增的感覺,愈來愈多學術網站會放上它的logo.
    而且在google的rank還蠻高的..下面是我寫過的一個簡單介紹..
    http://redbug.twbbs.org/index.php/2007/03/25/232
    可以試試看~

    ReplyDelete
  4. 謝謝。

    我是用endnote 紀錄要用的文獻,但是你分享的那個也很讚!

    我現在用SPSS紀錄要用的資料,只是我在想有沒有其他類似access 之類的建立資料庫軟體。

    ReplyDelete
  5. 唔..請問妳的用途是做什麼呢?
    為什麼要用到spss + database? 為何不用access呢?

    ReplyDelete
  6. (又埋頭苦幹了九天...)
    因為我要建立矩陣,跑UCINET再轉成PAJEK。

    ReplyDelete
  7. 好像沒有耶.....
    不過若妳們有自己的server的話,
    可以考慮建議老師架個mysql database,
    再用php寫資料轉換的程式。
    這樣即使研究生畢業了,資料也可以持續maintain.

    ReplyDelete
  8. 我想教授不會SQL,也不會PHP >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