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3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這本書大概是近期我最愛的一本書,
因為他把我上大學後一直在尋找的答案,給了很好的解釋。

我上政大後,讀了很多有的沒的書,並且持續觀注近代知名的成功人物,
偶然間發現這些人幾乎都出自健全且相當優秀的家庭或家族。
同時也逐漸觀察到,我在政大認識的朋友們,絕大多數也來自這樣的家庭背景。

這與我過去在專科及當兵認識的朋友是截然不同的,
他們之中很多是來自單親或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或家族。
並且許多人在年幼時留下負面的陰影,故較缺乏自信及完成目標的動機。

這樣強烈的對比,使我心中一直充滿著一個疑問:
"一個人將來的成就,是否幾乎可從家族成員的成就便可看出十之八九?"

我在政大認識的朋友,絕大多數認為他們之所以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聰明,
他們常常有意無意暗示,自己在高中時玩很大都沒唸什麼書,一不小心考壞就來到政大。

但根據我的觀察,
我始終不覺得他們來自優秀家庭背景的最大優勢是擁有較好的遺傳基因,
而是環境帶給他們的人生態度、選擇的眼光、學習的方式以及動機,使他們脫穎而出。

我曾經在blog東寫一點,西寫一點,總是無法詳盡心中觀察的心得。

Malcolm Gladwell是我很愛的作者,
因為他寫的<<The Tipping Point>>跟我過去做的研究有很大的關聯性。
2009年得知他出了<<Outliers>>這本新書,身為他的fan,當然二話不說就去敗了一本。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有種異常興奮和相見恨晚的fu。
雖然很多想法不約而同,也蒐集了很多名人的家庭背景,
但我肯定無法像Malcolm Galdwell一樣可以用這麼多生動的故事,
來全面闡述"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有趣也令我佩服的是,作者在書的最後,坦然述說了自己之所以能成為暢銷書作家,
也是自己家族背景多年來累積的優勢,並未歸功於自己的天生麗質。

這本書我看完約一年多,其間也已強力推薦給我的弟妹和不少好朋友。

由於這本書在我心中,跟"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相同的地位。
故特別利用過年時間來整理一些書上的重點及佳句。

但若要一言蔽之,我會用下面這張圖來描述<<Outliers>>這本書的核心思想。




記疏

  • 光從個人做的選擇或做了些什麼還不夠,一定要跳脫個人生活的範圍,從文化與社群生活等大處著眼,看一個人與親戚朋友的互動,看他們家鄉在何處,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一個人會變得如何,周遭的人其實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 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成功不是無中生有的,和家世背景,以及有沒有貴人相助大有關係。今天很多功成名就的人,表面看來,似乎是自己打拼來的;然而隱藏在他們背後的優勢、機會和文化遺產,也不可小覻。這就是他們為何努力學習、勤奮工作,為什麼擁有與眾不同的世界觀。
  • 成功是優勢的累積。
  • 成功者愈能得到特別的機會而變得愈成功;成績最好的學生愈能得到老師的關注;體形愈大的,愈能得到好的教練指導,練習的機會也比較多。
  • 一開始只是比同輩好一點,但這小小的差異使他得到更好的機會,同輩愈差愈多,最後就遠遠落後了。最初那一丁點的差異使他出類拔萃,最後成了真正特出的人。但在一開始他還不算特出,只是比別人好一點點而已。
  • 我們對成功的觀念已根深柢固,認為成功只是個人的資質、努力與表現,而我們生存的世界或社會規則和成功無關。
  • 心理學家仔細研究天才型人物的生涯,發現成功最重要的關鍵似乎是準備,而非才能。
  • 他們發現沒有天生演奏家,也就是只練習一點點就能成為頂尖好手的,也沒有練習時數比別人都要來得多,最後卻還是技不如人的。
  • 研究人員相信,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一萬個小時的錘鍊。
  • 那些孩子在八歲的時候,由於體形太小,就不能進任明星隊伍。如此一來,就沒有額外的練習;沒有額外的練習,十年後也就不能達到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時數。
  • 一萬個小時當然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如何能從小不斷地練習,長大成人之時就達到一萬個小時,成為某個領域的傑出人士?首先,你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此外,你還要有經濟支援。如果為了生活,你不得不兼差,那就沒有多的時間可以練習。
  • 時勢造英雄。
  • 一個成熟的科學家即使智商130,不是智商180的天才,還是可能榮獲諾貝爾獎。
  • 智商就像藍球選手的身高。如果你的身高只有165公分,有希望成為職籃選手嗎?恐怕不行,你至少要有一百八十公分,身高186或許比183更好,能有190公分最好,但是超過190,就不見得能有更大的優勢。換言之,在籃球場上,身高205公分不一定比200公分吃香。籃球選手只要夠高就可以了,就像智商,只須達到一定門檻。
  • 如果智力對一個人的影響只到一個程度,超過這個程度,智力再高也沒有幫助,此時必然還有其他影響因素。就像打籃球,身高到達一定水準之後,就要注意其他方面,如速度、靈活度、控球與投籃技巧,以及對球場的判斷等。提到成功,除了智商,還有哪些重要因素?
  • 兩個惹上麻煩的天才學生,同樣可能面臨輟學或被退學的命運。藍根的媽媽忘了幫他申請獎學金,而歐本海默則是想要毒死教授。兩人都去和校方協商,結果藍根還是挽救不了他的獎學金,而歐本海默只要去看精神科醫師就好了。歐本海默和藍根都是天才,兩人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
  • 如果歐本海默像藍根,突然發現獎學金沒了呢?他會因為調課不成,而離開學校嗎?當然不會。他不是比藍根更聰明,而是因為他有一種本事,知道如何取得他想得到的東西。
  • 差就差在實用智能。
  • 實用智能包括"知道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以及說什麼,以達到最大效果"。這是一種程序性的能力,你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可能也無法解釋,反正你就是知道怎麼做。
  • 社交常識和處事能力,是後天習得的技巧。這種態度和技巧,似乎都是後天生長環境學來的,也就是家庭。
  • ...這十二個家庭只有兩種教養哲學,而且幾乎和社會階級有關:有錢人家是一種,窮人家則是另一種。
  • 有錢人家的父母不會讓孩子沒事做,總是把他們的時間排得滿滿的,而且常常問孩子,老師、教練或是隊友說些什麼。拉洛追蹤調查的一個孩子,暑假期間加入一個棒球隊、兩個足球隊、一個游泳隊、一個籃球隊,他不但是管絃樂團的成員,還要上鋼琴課。
  • 窮人家的孩子則多的是時間,休閒運動不是參加足球隊,一個星期去踢兩次,而是和兄弟姊妹或鄰居的孩子在住家附近玩耍。這些孩子通常玩他們的,父母則忙自己的。
  • 中產階級階的父母會和孩子講理,不會只是命令。他們非但不介意孩子頂嘴,願意和孩子商量,也歡迎他們向大人的權威挑戰。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這些有錢父母會認為是老師的問題而出面干涉。例如拉洛追蹤的一個孩子沒能考上資優班,他的母親就想盡辦法讓她再考一次,向學校陳情,最後女兒終於如願進入資優班。
  • 反之,貧窮的父母則害怕權威,不敢為孩子主動爭取什麼,只會被動地配合學校的要求或安排。
  • 中產階級父母的教養風格是一種"協同式的培養",他們會積極評估孩子的才華、意見與技能,然後努力培養。反之,窮人家父母的教養大都是採取自然、放任的態度。
  • 窮人家的孩子比較乖巧、獨立,少發牢騷,空閒時間的運用也比較有創意。
  • 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因密集的時間安排,可以常常接受不同經驗的刺激,比較有機會學習團隊合作,對壓力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這樣的孩子知道要如何和大人應對,如何為自己講話,抒發己見;換言之,中產階級的孩子比較有理所當然的感覺,講起話來理直氣壯。
  • 拉洛認為這種理直氣壯並非不好。她說:這樣的孩子認為,自己有權追求個人想要的東西,而且會積極與他人互動。
  • 這些孩子已經知道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即使是四年級的孩子,也知道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為了自己的需要,他們會對老師和醫師提出特別的要求。
  • 反之,勞動階級和貧窮人家的孩子,總是與人保持距離、不信任別人,顯得保守而拘束。他們不知道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不懂得順應環境。
  • 中產階級的孩子不畏權威。
  • 艾力認為,大人尊重他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大人本來就應該注意他,聽他說話。這就是協同培養策略的重要特點。艾力不是在炫耀,他只是照父母的話去做,他可以跟大人開玩笑、商量,或是說明自己的理由。
  • 這種應對的能力不像眼珠的顏色,並非遺傳而來,也和種族無關。這是一種家庭環境造成的文化優勢,是父母教養的結果。
  • 因為他是小錢人家的孩子,就讀比較好的學校,而且父母教他要理直氣壯地陳述自己的意見。要在現代社會做一個成功的人,這種理直氣壯的態度非常重要。
  • 如果你的父親是成功的商人,你必然知道他憑什麼縱橫商場。要是你小時候讀的是崇尚先進思想的私立學校(美國),劍穚那群老師就嚇不了你。你若是哈佛物理系畢業的,自然曉得要和麻省理工學院學工程出身的將軍聊什麼。(這裡指默本海默為何面臨大挑戰時,總是都能從容應對。)
  • 相形之下,藍根只能待在波戡曼的貧民區,在酒鬼繼父的淫威下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他的弟弟馬克說:"我們都厭惡權威。" 這也是藍根小時候學到的一課:要獨立,不要相信權威。沒有人教他去看醫生時要如何提出問題,也沒有人指導他要如何和權威人士談判,或說明自己的理由。這種能力看來似乎不算什麼,但不具備這種能力,不擅與人交際、溝通,他只能被困在小小的波茲曼,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馬克又說:"我也拿丕到獎助學金,不知道怎麼申請、填表。我們的生長環境沒有教我們這些。"
  • 出身貧窮的天才庸碌一生。
  • 最後發現,影響他們日後表現的關鍵只有一個:家庭背景。
  • A組幾乎都來自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的家庭,家中藏書汗牛充棟。這一組有半數的人父親教育程度都在大學以上。在那個年代,只有人中之龍才能唸大學。C組則恰恰相反,有三分之一的父親或母親在八年級以前就輟學了。
  • A組的學生機靈、泰然自若、注重穿著打扮,也比較有吸引力。C組的人非基因不如人,也不是腦袋不好或懶惰成性,而是缺少栽培,生長環境惡劣,最後白白浪費天才,沒能對社會做出偉大的貢獻。
  • 朱學恆-所謂的社經地位差距,不只是呈現在成績上,而是呈現在跟社會的互動上。歐本海默是富商和藝術家之子,他知道如何據理力爭;藍根則是住在貧民窟中,成天必須和酗酒的繼父打交道,對他來說,和權威打交道最好的方式就是躲避。兩者的出身環境和所產生的社會智能,造就了他們日後的命運。
  • 博榮說:"我從六歲那年就想當律師。" 他連大學都沒畢業,還是錄取哈佛。"哈佛為什麼要我?因為我寫了封信,解釋為何我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學生。"
  • 你的父母是做什麼的,和你日後的成就大有關係。
  • 機會往往是時代帶來的。
  • 即使是最有才華、家世背景最強的律師,也無法擺脫時代的影響。
  • 她告訴我們:"如果你有說服力、動機夠強,就能排除萬難,帶你旳孩子去卡內基廳聽音樂會。" 對從小就渴望當律師的兒子來說,這無疑是寶貴的一課。
  • 他們除了聰明、深諳處世之道,小時候看到父親在街上叫賣圍兜也有影響。
  • 所謂的"出身"不只是指,你或你父母的成長之地,包括你的祖父、曾祖父是哪裡人,甚至要看你的高曾祖父是在哪裡長大成人的。這是個奇妙而無可否認的事實。你愈仔細研究,愈發現文化精神的影響實在無遠弗屆。
  • 成功是種種優勢不斷累積的成果:你是什麼時候出身生的、你的出身地、你父母是做什麼的、你的成長環境等,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 西方人溝通有一個特點就是,說話者會把自己的想法清清楚楚地傳達給對方知道,毫不含糊,此即語言學家所說的"傳達者導向"。
  • 亞洲國家都是"接收者導向",也就是聽別人說話的人,要設法了解說話者的意思。這種交談很微妙,必須敏於察覺對方的動機和慾望。換言之,這是有禮貌、有教養的東方人的說話方式。
  • 由於他們在機艙內只能用英語交談,與韓語如影相隨的階級差距、尊卑之分就不見了。機師藉由語言轉換,置身於另一種文化中。
  • 權力差距會影響工作表現。
  • 四分之一秒或三分之一秒說出一個數字,這種數字記憶力的差距,會影響數學能力的表現。
  • 與其說數學好壞是能力有別,不如說是態度問題。
  • 學習的問題在暑假 (我記得剛進政大時的新生座談,Li就淡淡的說了:"你們剛進來時,其實大家都不會差太多,但差距會隨著每個暑假愈來愈大。")
  • 窮人家的孩子在放暑假時候,學習就停擺了。但有錢人家孩子的閱讀能力卻突飛猛進。可見學生成就差距不是學校造成的,關鍵在於暑假時間的利用。會有這樣的結果,當然和家庭教養有關。
  • 亞力山大教授做了一項簡單的課程實驗,讓巴爾的摩的學童一年到頭都到學校上課,不放暑假。結果發現,到了學年結束,窮小孩和富小孩的數學和閱讀能力,幾乎沒有差別。
  • 為了成功,必須脫離部分的身分,擺脫傳統的束縛。
  • 五年級,我轉學到知識力學校就讀,還是常跟以前班上的一個同學見面。每個星期五,我都會去她家做功課,等我媽下班回家。她沒有回家作業,看我做功課不由得說道:"天啊,你要做好久,好辛苦喔。"她說,她也想上知識力學校,但又擔心太苦,還是算了。我說:"我們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習慣了,就不覺得苦。" 她說:"那是因為你聰明。" 我說:"每一個人都一樣聰明。" 她聽說我們到五點才能放學,功課又多,就打退堂鼓了。我說,雖然學校功課很多,做多了,考試就變得容易。她說,算了,她不想聽我說下去了。現在,我的朋友都是知識力學校的同學了。
  • 因為只有如此,像她這樣的孩子,才有機會能夠脫離貧窮。
  • 他們的成功其實沒有什麼特別或神秘之處,是優勢和文化的網絡形成的。






總體經濟學之父John Maynard Keynes
Cambridge 國王學院
父親是經濟學家亦是劍穚大學的教授,母親是作家兼地方的社會改革家

Google 創辦人Larry Page
Standford Ph.D.
父母都是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的電腦科學教授
小時候家裡有一大堆電腦和科普雜誌散落滿地

Google 創辦人 - Sergey Brin
Standford Ph.D.
祖父和父親都是數學家

Facebook 創辦人Mark Zuckerberg
Harvard 沒畢業
母親是精神科醫生,父親是牙醫師
父親在他小學時教他BASIC Programming,並且僱用業界的軟體工程師當他的家教。

Microsoft 創辦人 - Bill Gates
Harvard 沒畢業
父親是知名律師,母親是某銀行的董事,外公是National Bank的總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