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非暱名。因為google認為一篇文章的可信度跟作者的名聲有很大的關聯..
- 文章可設定為私人擁有或共筆,還可以設定文章散播的license。
- 撰文者的好處是累積名聲,並且可以透過adsence 跟google一起分享頁面上的廣告收入。
很多人猜測google knols對wikipedia會有很大的衝擊,我倒覺得這東西的真正影響力會在學術領域。
wikipedia上的知識雖不夠深入,但至少簡單明瞭且親和力高,足以滿足一般user的需求。
專家學者的知識與創新文章,吸引的族群應有別於wikipedia。
google knols上面的文章性質比較像是介於wikipedia,blog跟academic paper 之間,
目前已經有不少學者在上面share他們的domain knowledge,有些文章的質感蠻接近學術paper了~
過去有很多學者、專家或趨勢觀察家,喜歡在自己的blog或報章雜誌專欄上寫文章,
一旦文章累積的夠多,並且持續受到讀者的喜愛與認同,
便可能因此出書而將理念傳達至全世界並聲名大噪。
因為這些人通常就是靠名聲吃飯的,所以wikipedia的暱名撰寫方式,
很難吸引他們來撰寫條目(除了寫他們自己名字的條目..XD)。
然而在blog上寫的文章,要能有效的散播出去,首先是讓別人找的到你的blog。
但是個人blog的page rank通常有限,只有下準關鍵字的user才有機會找到你的創新文章。
起初你的blog就像在巷子裡的小吃店,一開始除了附近的居民之外,一般人很難發現你的小吃店很有特色很好吃。
只有長期經營一段時間,藉口耳相傳的力量才能有穩定的顧客。
而google knol 就像是開了一個超級大餐城,專招你這種美味但是沒人光顧的小吃店。
然後藉由google的全球知名度,號召全球的老饕來這裡享受美食。
這樣的好處是四方的,
廚師:如果你的料理果真一絕,在餐城便有機會迅速的受到肯定並一炮而紅。
此外你還有很多機會跟同行高手切磋,研發或混搭新料理。
老饕:如果你想吃美食,再也不用上ptt food版做功課,因為你總是可以在餐城輕易的找到高cp值的各種料理。
餐城:藉由各領域廚師們累積的名氣,每天吸引大量的客人流量。
使得其它產業的老闆不得不眼紅,跑來找餐城老闆洽談合作,他們會希望在餐城樓上或附近設門市櫃台。
而餐城主要便是賺這些老闆的設櫃租金。
而最令人讚嘆的是,儘管餐城老闆賺很大,但他還不忘把這些租金拿來跟那些帶來人潮的廚師share唷。
餐飲業:由於餐城的運作模式,廚師在名氣、分紅及同行競爭下,
餐飲業的各種料理進步成長幅度,很快地便會在短短的數年內,超過以往人類料理史的總合。
哈,讓我們從美味的幻想回到真實面,
上面的廚師,就是有能力發現或創造知識、分享專業知識的學者、專家、研究生、趨勢觀察家等,
過去他們都在學術期刊、研討會、報章雜誌或自己的網站累積文章和名聲,
但是要從沒沒無名到熬出頭總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因為文章的錄取率有限,審查過程耗時且主觀,領域障礙的限制,及媒介知名度有限等原因,
使得專業知識或創新的點子仍難以迅速的分享與曝光。
而google knols就是扮演餐城的角色,它免費提供好的文章維護、分享、review、rating、search的功能平台,
吸引學者、專家、研究生、趨勢觀察家等把文章紛紛聚集過來,因為google knols平台的page rank高,
所以這些本來躲在冷僻腳落的文章,能見度因此被瞬間提高。
此外文章有rating及page viewer的計數,好的文章很快的便會被挖掘出來。好的作者名氣也會快速累積。
同時由於google knols專吸學者及專家,而這些人的特色就是很會彼此批判對方的貢獻... XD
而這些peer review的壓力,將會使文章益加嚴謹且正確。
此外,以往一篇學術paper,由幾個同領域的大咖review,
經過一段時間文章被肯定而publish之後,作者才拿到學術credit。
然而reviewer人數有限、review時間也有限,學術界又那麼黑暗(誤),被accept的paper有可能失客觀性的疑慮。
此外除了像Natural, Science這種各領域觀注的journal外,一般conference或journal討論的主題,
都侷限在封閉的小領域中,proceeding及journal 也只有領域內的學者在看。
所以一個好的idea要被流傳到其它領域或業界,可能需要好一段時間。
而google knol這平台,以吸引學者、專家為目的,當平台上的學者及專家累積的夠多,
一篇文章是否具有貢獻,便不僅侷限於同領域的少數大咖所主導。
而是受各領域的學者及業界的專家共同檢視,
多了各種角度的檢視,知識的貢獻或許能以更客觀、更有效率的方式被肯定及散播。
另外,目前除了資訊領域外,很多領域的paper都很難從網路上找尋到免費的copy,
必須得購買、跑圖書館copy或跟原者作討才能入手。
這樣的金錢時間門檻,就足夠讓很多人打退堂鼓了。而知識若不能有效傳播,其本身的價值自然也有所打折。
google knols提供作者累積名聲與分享廣告利潤的動機,可以預期未來將有更多的知識願意被share出來,
而這肯定會加速學術界的腳步。
此外,業界也愈來愈多人具有開發及研究的能力,
但可能缺乏formal的學術文章寫作經驗,或缺乏大咖教授當靠山。
因此研發人員或趨勢觀察家想把新奇的成果或現象,
publish在知名的研討會、雜誌、期刊或出書並造成影響力,仍有不小的門檻。
但有昭一日,google knols上累積的知識分子及具有學術水平的文章夠多的話,平台上的user一定很可觀。
那麼無論任何人,只要發表的知識夠新穎且有價值,那麼便可能立即收到feedback並迅速被傳閱開來。
google knols另一點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因為它是web service,所以平台上可使用的表達工具必然多彩多姿了。
我在寫論文的時候,常常覺得若是我可以在論文中插入video或audio,
就可以不用絞盡腦子用一些生硬該死的文字來描述了。
所以一直期待著電子書快點遍及,好讓paper可以跟著演進,跳出平面文字圖表的表達框架。
看到google knols的編輯介面,我簡直興奮到不行,
因為你可以用video, audio, google map, spreadsheet, presentation, album等工具,
來表達你的創意概念或學術貢獻,這樣即使不用去研討會場做簡報,也能生動完整的分享idea。
另一個google knols可能的好處,是增加跨領域研究的可能性。
如前所述,過去各個領域的研究都發表在各家小圈圈的conference及journal,並收藏在不同的付費資料庫。
所以不同領域之間的學者,不容易得知其它領域的issue及method。
然而google knols未來若吸引了各領域專家的文章,透過google家強大的search技術,
或許可以更輕易地發現同樣的keyword在不同領域中的意義和issue,因而激出跨領域研究的火花。
最後我想google knols平台未來應該也不只受惠於學術界或研究領域。
對於一般的user來說,因為蒐集資料的門檻降低了許多,只要願意花時間試關鍵字及閱讀,
即使只有基礎的知識水準,也可以做一些粗略的research。
我一直很敬佩發明"羅倫佐的油"的義大利裔夫婦奧古斯都·歐東內(Augusto )與米凱拉·歐東內(Michaela Odone)。
他們倆人最初本身是豪無醫學背景的,但因為兒子得了一種怪病,醫學界無計可施,
所以他們倆自己想辦法,狂泡圖書館k書和醫學期刊,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發明了"羅倫佐的油",
不但延長了孩子的壽命,還得到榮譽醫學博士,及油的專利權。
所以我想,若蒐集學術知識的門檻(畢竟不是每個地區都有豐富藏書的圖書館)因google knuls而大幅降低的話,
將有更多學術界外的一般user能有機會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那麼像是 Malcolm Gladwell、Jeff Howe、James Surowiecki這類有能力發表創新社會現象的新聞記者或撰稿人,
就再也不是掌握社會資源的少數,而是像你我一般的普通人,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為人類的社會創造福祉。
google knols至今推出尚未滿一年,故上面的文章數量仍相當有限,
不過綜合上面的觀點,此平台帶來了多方的利基,肯定會持續吸引更多的學者專家及知識。
有人說Web 2.0是群眾智慧打敗專家的世代,我倒覺得是群眾與專家無分界的時代。
伴隨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而來已久的專精、分工、功能導向的思維,
在web2.0的時代正在接受重大的挑戰與變革。
google knols 或許便是扮演著打破學術領域疆界的先峰,
一旦知識跳出了專業的框架,或許人類可以再次擦出智慧燦爛的火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