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9

海闊天空的一代--教改10年後

影片標題:海闊天空的一代--教改10年後

影片大綱:十年前,天下雜誌記錄了五位不同成長背景的孩子,他們在鏡頭前談到了未來的願望。如今,他們都已長大,有了不同的發展。從一個個年輕的生命,我們看見教育,真真切切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一生。教改,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重要的是,從國小到大學,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與實力,才能讓台灣五百萬的下一代,找到海闊天空的未來?

採訪:陳景堯/凌爾祥/羅儀修
攝影:黃麗菁/汪忠信
剪輯:黃麗菁/羅儀修
旁白:凌爾祥
片頭音樂:張頡

記者/攝影:
URL:http://www.cw.com.tw/media/media.jsp?superID=v101&subID=1570






這影片中的主角們,應該是69年次到72年次之間吧,

因為與我年紀相仿,看了有深深的感動...


當我們還是兒童時,對未來曾許下許多美好的願望,

然而十年後,有多少人仍努力追尋自己最原始的願望?

有多人還記得當初最純真的夢想呢?


台灣地少人多的環境,從小就告訴我們,

唸書很重要,不然會長大會沒飯吃。

隨著年齡的增長,耳邊充斥愈來愈多的聲音,

告訴我們童年的夢,並不值得去追尋,

我們只要唸好書,將來就可過好的生活,

於是我們漸漸聽不到內心最原始的聲音,

跟隨著師長父母指引的方向前進。

哪一天不幸想起兒時夢想時,才發現已經沒有勇氣去實現它了。



此外影片中也突顯了城市與鄉村間,升學競爭力的巨大差異。

由於我國中時期分別在新竹與屏東唸過書,

專科唸屏東的學校,大學唸台北的學校,

城鄉間給予的學習壓力,我真的能夠深深體會這樣的差異。


並且就像影片中所描述的,

城市與鄉村小孩做的夢、看世界的眼光,從小就非常的不同。

若家族中的學歷都不高,成長過程又沒遇到指點明燈的貴人,

孩子是很難跳脫環境眼光的束縛,大膽放手去追尋夢想的。


影片中那位城市小孩的代表,如師長家人的預期下,

高中順利考取北一女,如今更已是Stanford雙碩士,

口裡輕鬆對父母說著:Google、Oracle..要招聘她去工作...

這些公司豈是一般台灣學資訊、資工的人敢輕易妄想加入的。

(要是我知道Google要用我,應該會擺流水席三千桌來慶助一下....XD)


我的指導教授,建國高中、台大學士、Standford碩士、Standford博士。

有一次在參加某個研討會的路上,

我問教授:「請問您是何時知道自己要出國唸書的?」

他說:「大學一年級,那時候大家都知道,
如果家中經濟許可,就應該出國唸書。」

這答案我是一點也不意外,在政大唸書這幾年,

我便能深深感受到環境是如何督促人學習,眼光是怎麼被迫放遠的,

沒有人逼你,也不會有人逼你應該怎麼做,

只是當你看到週遭人都不停的在動著,自己也就無法輕易怠惰了。

(出國唸書,肯定有更大的效果。)


以前我唸屏東的專科,其實學校是很不錯的,老師也都非常認真,

但環境給的推力真的差上十萬八千里。

那時候我心中仍懷抱著夢想,但沒有巨人的肩膀讓我站,

我看不到我想要的未來該如何走,何況那時想找資料都還沒有Google大神呢!

所以有些人說選校不選系,其實也有一定道理在的。

何況現在大學雙修、輔系、學程管道那麼多元,

以提升學習腳步、增長視野的角度來看,

或許努力擠身一個較好的環境,是比選系不選校更具未來競爭力的。


最後,影片接近尾聲那位教改實驗班的學生經歷,

多多少少印證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想法 -- "快樂中成長"是騙人的。

仔細回想人生中成長最多的時刻,哪一次不是孤獨或挫折相伴的?

所以曾國藩說:「吾生平之長進,盡在受挫受辱之時」,

一直被我視為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共勉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